柳青创业史,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读柳青的《创业史》吗

《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柳青创业史,陕西人,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了这部表现建国后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1960年出版,被誉为史诗性的作品,在当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描写了一个叫作蛤蟆滩的乡村,一个叫作梁生宝的年轻人领导的

《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柳青创业史,陕西人,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创作了这部表现建国后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长篇小说,1960年出版,被誉为史诗性的作品,在当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描写了一个叫作蛤蟆滩的乡村,一个叫作梁生宝的年轻人领导的互助组成长壮大的历程,表现上世纪50年代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显然,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学作品,其核心矛盾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冲突,且以“公”对“私”的压倒性胜利为结局,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真诚的讴歌。

柳青创业史,在今天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读柳青的《创业史》吗

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在它所属的时代(我们现在称之为“十七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当下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看待评价像《创业史》这样的好像落伍了的作品,是一个很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其本质是我们应该县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念。

我想合理的出发点是尊重历史,尊重作家。

不可否认,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意识形态的发展客观存在着左倾主义的趋势,这在当时与政治联系异常紧密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也非常突出。比如《创业史》写到第二部农业合作社时期,问题就已凸显,更不必说当时同类题材的著名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了。

但首先我们不能怀疑那个时代作家的真诚,他们确实是怀抱着对新中国、对执政党、对领袖的深挚热爱,怀抱着记录他们心目中伟大时代的雄心努力创作的。像柳青,放弃了自己在首都北京的优裕生活,甘愿回到农村,扎根土地,体验生活,全心创作,成为以后八十年代路遥的楷模。从柳青到路遥,我们可以触摸到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中国作家的灵魂。

再者,我们如何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历史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但不能仅仅以当下的价值尺度衡量历史,更不能削足适履,遮蔽历史。所以,如果对《创业史》轻易否定,就是与曾经的那个左的时代对待历史的态度同出一辙,实质上是抛弃了历史。

对历史,我们需要抱以一种“同情”的态度,这种“历史的同情”是回到那个时代的场景中,寻找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的、行为的外在、内在的动因,尽可能地迫近那个历史时期,得出更具理性的认识。如《创业史》,作家的真诚显然与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情感精神相契合,与那个时代人们的历史认知相契合,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史诗。但同时,柳青也必然无法超越他的时代,无法写出更深刻的、更具个人命运的内容,因为那个时代,文学服务于政治,集体就是个人。所以,《创业史》是那个时代的经典,而非永恒的文学经典,但它作为一个历史的代表性的文学标本,为我们认识那一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hjjp.com/n/87853.html

(0)
新劵
上一篇 2022-01-16
下一篇 2022-01-1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