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酒吉人代表什么生肖(醇属什么生肖)

醇酒吉人代表什么生肖,醇属什么生肖

内容导航:

  • 成也豪放,败也豪放的一代大师—苏东坡传二
  • 吉人天相什么什么生肖
  • 这个代表是十二生肖中的什么动物呢
  • 一、成也豪放,败也豪放的一代大师—苏东坡传二

    第八章 拗相公

    一场政治风暴现在刮起来了,就要引起燎原的大火,会把宋室焚毁。这场风暴始于国家资本主义者,人称之为“拗相公”的王安石和他的反对派之间的一次斗争。我们需要了解那次政争的性质,因为那种朋党之争笼罩了苏东坡的一生。

    中国最早的通俗文学至今尚存在者,其中有一篇预示中国小说的来临,是一个短篇小说,叫《拗相公》。那是宋朝通俗文学的短篇小说集,新近才发现,这足以表示,王安石死后不久,在通俗文学之中,他便以其外号为人所知了。那场政争的悲剧之发生,就由于一个人修改上的缺点,他不能接受忠言,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朋友的反对,只增强了他贯彻政策的决心。王安石很可能还记得学生时代曾听见一个平常的格言,说“决心”为成功的秘诀,自己却把固执当作那种美德了。王安石在世时,他在文学界是以“三不足”为人所知的。“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这是苏东坡赠予他的标志。为了便于参考,并免于许多偷偷人名的累赘,下一表内列有政争中较重要之人名,以见双方之阵容:

    此一极不平衡的阵容,既令人悲,又令人笑。一看此表,令人不禁纳闷王安石化友为敌的才气,以及神宗宠用王安石所付代价之大,因为所有对新政持异议者皆遭撤职,罢官议罪。

    王安石轻视所有“流俗”之辈,不但与那些忠厚长者大臣一等人疏远起来,就连自己的莫逆之交如韩维、吕公著也断绝了来往。我们还记得神宗尚为太子之时,是韩维使太子对王安石倾心器重的。他陷于孤立无援,就提拔那些不相知的“才不胜职”之辈,而这些人只是对他唯唯诺诺毕恭毕敬,实际上利用他遂其私利。三个小人是李定、舒禀、邓绾。但是王安石的两个巨奸大恶的后盾人物,则是曾布和吕惠卿。尤以吕惠卿为甚,最后他想取王安石的地位而代之,又把王安石出卖了。王安石八年政权终于崩溃,可以一言以蔽之:“吕惠卿出卖了王安石,王安石出卖了皇帝,皇帝出卖了人民。”王安石晚年每天都写“福建子”三个字数次,用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因为出卖他的吕惠卿是福建人。

    此外,相反两派的领袖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不同,不能相与,但皆系真诚虔洁身自好之士。

    司马光,道德才智,当代罕见其匹,由始至终是渔网霁月胸怀,争理不争利。他和王安石只是在政策上水火不相容。当代一个批评家曾说:“王安石必行新政始允为相,司马光必除新政始允为枢密副使。”

    司马光为宋朝宰相,其为人所崇敬,不仅与范仲淹齐名,他还是包罗万有的一部中国史《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范镇,还有苏东坡三个人并肩作战。司马光原对王安石颇为器重,他自己当然也深得皇帝的信任。皇帝曾问他对王安石的看法,他说:“百姓批评王安石虚伪,也许言之过甚,但他确实是不切实际,刚愎自用。”司马光既然反对他的政策,王安石开始厌恶他。王安石请病假如此之短一个时期之中,神宗皇帝打算例司马光充任副枢密使。司马光谢绝不就,他说他个人的官位无甚重要,重要的是皇帝是否要废止新政。司马光必次上奏,皇帝说:“

    联曾命卿任枢密使,主管军事,卿为何多次拒不受命,而不断谈论与军事无关之事?”

    司马光回奏称:“但臣迄未接此军职。臣在门上省一日,即当提醒陛下留意此等事。”

    王安石复相位,韩琦乃辞河北安抚使,只留任大名府知府,皇帝照准。苏东坡怒不可遏。他有好多话要说,而且不可不说,正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之坦白直率,是断然无疑的。

    苏东坡警告皇帝说,若以为用专断的威权必能压制百姓,则诚属大错。多少官吏已然降级或革职,甚至有恢复肉刑之说。

    使朝廷文武百官最激动的,莫如王安石之清除御史台。最初,王安石威吓百官,倒不是以他那极端而广泛的经济政策,而是对批评他的御史,一律撤职。官场全体为之大惊失色,王安石自己的朋友也开始背弃他。

    单以排除御史台的异己一事,就足以削弱对他的支持力量,也引起朝廷领袖纷纷萌生退意。

    王安石当政之始,元老重臣对他颇寄厚望。现在御史中丞吕晦向王安石发出了第一弹,说他:“执邪见,不通物情。置之宰辅,天下必受其祸。”连司马光都深感意外。

    司马光说:“吾等焉能为力?他深得人望。”

    吕晦大惊:“你也这么说!”

    吕晦遭受革职,于是排除异己开始了。

    一个月的光景,御史台的清除异己便已告完成。连前年所罢黜的那六个御史在内,王安石清除的御史一共达到了十四人,十一名是御史台的人,三名是皇宫中的谏官。司马光向皇帝曾经痛陈利害。只有三个人,就是王安石、曾布、吕惠卿,赞成新政,刊物百官无不反对他们三人。“难道皇上就只用这三个人组织朝廷?就用这三个人治理国家吗?”韩琦和张方平已在二月告老还乡,司马光对枢密使一职拒而不受,当月也遭贬降,范镇已经大怒而去。

    苏东坡现在写他那上神宗皇帝的万信书,准备罢官而去。他和司马光、范镇并肩作战,但是司马光与范镇已经在愤怒厌恶之下辞去官职。

    在熙宁三年九月,司马光被派到外地陕西去做外任官,但是他留恋京都不忍去。他和王安石诚恳但有时很严肃认真地讨论新法,书信来往三次之后,才与他决裂。皇帝原先仍希望他在朝为官,皇帝数次告诉其他大臣说,只要司马光在身边,他不会犯什么大错。皇帝再三召他回朝,司马光都谢绝了。他的话早已说够,皇帝若不肯纳忠言而中止骑此刚愎的蛮驴奔赴毁灭之途,则他的本分已尽。

    从现在到十六年后神宗皇帝驾崩这段时间,司马光要避门不出,倾其全力继续九年前即开始的历史巨著的写作。

    苏东坡的上神宗万言书,甚为重要,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都显然可见。那是他最后一次尽其所能求皇帝改变主意,这时所有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一切情势都呈现不利。苏东坡知道,即便自己不遭大祸,至少将遭黦黜,是必然无疑之事。

    苏东坡相信皇帝会看得清楚国内的不和与纷争,他从良臣能吏之挂冠去职,舆论之化肥向不难判断。苏东坡上书之后,如石沉大海。三月,又上第三书。皇帝已临时下一诏书,严禁强销青苗贷款,但是却没打算废止此等全部措施。

    苏东坡立遭罢黦。正如他所预期,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至为嘉许,王安石的群小之辈会捏造借口,陷他于纠纷之中。

    按苏东城的政绩说,他而今应当官居太守才是,皇帝也有此意。王安石与谢景温反对,使之任附近一县的判官;但是皇帝予以改动,任命他为杭州太守。

    第十章 人的恶行

    现在朝廷上平静了,死一般的平静。当年仁宗在位年间的名臣儒史都已经清除净尽,四散于外地。

    苏东坡离京之前,京中曾发生一次暴乱。在前年冬天,保甲制便已实行,新兵在乡村受军事训练,新兵疑心受训的用意,以为会调离家乡,会开至北方去和外族打仗,于是临近京都的桔子里发生了示威
    抗议。由于这次暴乱,王安石丢掉了他最后的一个朋友韩维。因为韩维正是那县的太守,他奏明暴乱经过,呈请暂将军训延缓,至深冬举行,因那时农忙已过,空闲较多。就因此一表章,连韩维也被罢黜了。

    要使王安石失势,还须上天显示昭然可见的征兆,需要宫廷门吏的仁行义举。在神宗熙宁六年,南岳华山山崩。皇帝至为慌乱,乃迁居另一宫殿,以示敬仰神祗。此外,自此年夏季到次年春季,一直干旱不雨,皇帝至为忧愁,不知如何是好。他问王安石,王安石回答说:“旱涝乃是天灾,在尧汤之世也曾发生。吾人之所能为者只是力行善政而已。”

    皇帝说:“我所担心的也是此事,恐怕我们所行的不是善政啊。我听见善于商税法的怨言甚多。宫里人人都听说了,连皇后、太后也听说了。”

    另一个大臣冯京也说:“我也听说了。”

    王安石回答说:“为什么我没听人说?冯大人之所以听说,是因为所有发怨言不满的人都奔赴你的四周了。”

    现在命定要成大事的渺小人 物快要出现了。他叫郑侠,就是画难民图的皇宫门吏。他呈给皇帝的难民图上,画的是戴着脚镣的难民在砍树挣钱,用以付还官家的青苗贷款。

    皇帝把画卷带到寝宫,给皇后和皇家别人看。先说话的是皇帝的祖母:

    “我听说百姓为了免役税和青苗贷款,其苦不堪。我觉得我们不应擅改祖制。”

    皇帝回答说:“但是实行新法也是为民谋福,并无害民之意。”

    太后说:“这些乱都是王安石闯的,你要怎么办呢?”

    第二天早晨王安石罢相,但吕惠卿和邓绾仍然在位。皇帝决定把商法、青苗法、免役以、保甲法、土地登记等一共八种新法,中止推行。

    天开始下雨,老天高兴了。

    但是王安石的时刻还未到。弹劾门吏郑侠还需要技巧。郑侠第一次循正规献画时,宫廷的官吏拒而不受,说官卑职小,无权与撻上奏章。郑侠乃到京师城外的官差站,因为此系非法利用官差制度,郑侠要在御史台受审。

    审问的结果如何,历史上并无记载。但是次年正月,郑侠又将一画册献给皇帝,名为《正人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与这本画册同时进献的还有一个奏章,推荐一位贤人出任宰相,因为此时王安石已遭罢黜。现在当政的是吕惠卿,邓绾已然改向吕惠卿效忠。在这两个小人狼狈为奸之下,将郑侠贬谪到偏远的广东去。

    苏东坡去世之后,一黄某获利苏东坡一珍贵的手稿,其中有苏东坡下列的名句:“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而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在此失和之前,内部腐坏的种子早已播下。王安石的儿子恨吕惠卿,而吕惠卿恨曾布,而邓绾是跟着兔子跑,却帮猎狗忙,吃里扒外,所以往后是够忙的。

    吕惠卿而今成了朝廷唯一的魁元。他不但抓住郑侠案件的机会罢免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又借着无处不在的邓绾的帮助,想把王安石牵连在山东省一个谋反案件中,其实那是由一个亲王发动的。王安石被控与叛逆串通,因为他与一逆贼是朋友。

    王安石与谋反一案确无干系,在神宗熙宁八年二月,又重任宰相。这使邓绾有几分尴尬,他只好连忙背弃吕惠卿,又投入王安石这边来。为了重获王安石的青睐,他决定出卖吕惠卿。朝廷降吕惠卿官,出为太守。

    一度权势炙手可热的小人权要,一 一遭到罢黜,邓绾也非例外。

    吕惠卿在御史台监狱等待审判之时,对王安石发出了最后一击。原来那些年他保存了王安石的一些私人信件,以备敲诈之用。因为有几封信上有“无令上知此一帖”。皇帝对王安石第一次发了脾气。王安石痛哭自己的儿子,不该背着他胡乱攻击吕惠卿。他儿子显然不知道吕惠卿手中有这些信,并且握有他父亲的把柄,深悔自己行动鲁莽。受父亲斥责之后心中憋气,立刻病例,不久背上生出了恶疮。王安石一相信佛,他请和尚诵经,请医生开药,但均无法救儿子一命。儿子之死,是对老相国的一个严重的打击。这位相国对政治与人生的虚幻,大彻大悟了,他感觉厌倦,呈请辞官归隐。

    第十章 两兄弟

    熙宁四年七月,苏东坡携着离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这段时间,他作诗甚多,所写的诗歌很美,或感伤,或愤怒。可是这样忧虑愤怒的诗歌触怒了权要,终于给他招惹了灾祸。

    他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任教授,淡泊自甘。陈州位于国都东南十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汉下的视察先过之中,他随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小住。

    他们的老朋友,国家元老张方平,也和他们在一个城里住,大家常酒饭相聚。张方平饮酒甚豪,他的酒量是一百杯。欧阳修也
    海量,但是张方平却胜过他,因为张方平开始喝酒时,他不向客人说他们要喝多少杯,而是多少天。苏东坡说:“对你们海量的人我并不羡慕,我喝完一杯就醉,不是和你们一样得其所哉吗?”

    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和家人悠闲团聚,共度时光。苏东坡对他弟弟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

    弟弟说:“你要了解你说话的对方,有的人你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不可以。”

    苏东坡点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许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兄弟二人在政治上虽然看法相似,而且也立场相同,二人个性则迥然相异。子由沉稳、实际、拘谨,而东坡则轻快、开阔、天真、不顾后果。在朋友的以上中,子由为人可靠,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天下拘谨实际的人听他说话,都觉得他随时可以吐露真理,仿佛不论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说出品来,此外不知还有什么禁忌!

    苏东歧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而是他如何感,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感性的问题。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自然常遭遇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这一人生的本分。

    苏东坡与其弟弟子由及家人共度中秋。这次中秋值得记忆,他后来一直思念不已,也是随后六年中唯一的一次中秋聚会。临别时,二人难分难舍,子由决定送兄长至颍河下游八十里外的颍州。但是终须分手。后来苏东坡写在一首诗里,到达杭州后,寄给子由。其中有句为:

    眼看时事力难任。

    贪恋君恩退未能。

    那天夜里,苏东坡写了两首诗,足以显示他的心境: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
    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
    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
    念子似先君,木讷刚且静。
    寡词真吉人,介石乃机警。
    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
    嗟我久病狂,意行无坎井。
    有如醉且坠,幸未伤辄醒。

    第二首诗是:

    近别不改容,远别涕沾胸。
    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
    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始我来宛丘,牵衣舞儿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过秋风。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无穷。
    问我何年归,我言岁在东。
    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
    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多忧发早白,不见六一翁。

    “六一翁”指的是六一居士欧阳修。“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都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度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次日凌晨,兄弟二人分手。苏东坡对子由的觉悟确是非比寻常,后来,他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杭州三年任期届满时,他请调至密州,因为当时子由正任职济南,两地都在山东,相距不远。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杭州,在当年一如今日,是一个美妙难言的都市,谚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后来几乎变成了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他初到杭州便写出下面的诗句: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在他调任杭州通判期间,也无权多为地方人建设,但是他之身为诗人,地方人已经深感满足。他一遭逮捕,地方人沿街设立香案,为他祷告上苍早上获释。他对地方建树良多,遗爱难忘,杭州人爱之不舍,以为与杭州不可分割。今天,你泛舟于西湖之上,你会听到杭州本地的主人嘴边常挂着“苏东坡”。你若指出苏东坡是四川人,他会不高兴听。他心里认为苏东坡生于杭州,除去到京都之外,何尝离开过杭州!

    苏东坡描写西湖的那首七言绝句是:

    水沟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一本书写杭州城的生活情况,写在宋末—在苏东坡以后百年左右,在马可·波罗来中国百年之前,把当时的街道、湖泊、食粮、娱乐,写得纤悉无疑,读之令人神往。

    苏东坡有一半相信他前生曾住在杭州。这种想法曾记在他的诗里,他同代人的笔记里也记载过。在苏东坡的时代,一般人都相信有前生,此等事自然不稀奇。

    苏东坡在杭州任判官,除去审问案件,并无重大任务。这种情形他颇为不喜,因为被捕者多为违犯王安石新法的良民,犯的那些法条都是他反对的。可是那是法律,他无权更改。若一读善于他的新年除夕需要审问因贩私盐而被捕的犯人那首诗,就不难了解他在此一时期的心情。在另一首诗里他写百姓在保甲制度下所受的痛苦,描写百姓在鞭笞之下的哭叫,甚至壮丁的妻子儿女也被卷入了监狱。这些诗句累积起来,后来他被捕受审时,竟确立了他企图摧毁人民对新政的信心之罪行。

    但是,他仍能随时随地自得其乐。他尽量逃向大自然,而自然美之绝佳处,在杭州随处皆是。苏东坡充分参与西湖上的生活。湖上的游乐分为两种,一种是家族同乐,一种是挟妓游湖。在湖上这个地方,家族妇女是望妓而生畏意,而妓女则望家族妇女而有妒心。

    由文学掌故上看来,苏东坡在杭州颇与宗教及女人有关,也可以说与和尚和妓女有关,而和尚和妓女关系之深则远超于吾人想象之上。他爱诗歌,他对从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若修做和尚;又由于他爱哲学,他的智慧之高,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

    苏东坡一生,遇有歌妓酒筵,决不躲避。十之八九歌伎求诗之时,他毫不迟疑,即提笔写在披肩上或纨扇上。

    苏东坡写了有关女人的抒情诗,但从来不写像他朋友黄庭坚写的那种艳诗。

    宋朝的歌伎使一种诗的新形式流行起来,那就是词。苏东坡不但精通此道,而且把前此专供谈情说爱的词,变成表达胸怀感想的文学形式。他的词中最的是《赤壁怀古》。

    过这样的官场生活,自然需要做妻子的信任和了解。苏东坡的妻子知道她嫁的是一个人人喜爱的诗人,也是个天才,她当然不会和丈夫去比方才和文学的荣誉。

    苏夫人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到现在她倒了解一方面,就是他不会受别人影响,而且你无法和他辩论。另一方面,倘若他给歌伎题诗,那又何妨?他对那些职业性的女艺人,决不迷恋。

    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方面太多,了解不易。因为他精通哲理,所以不能做道学家;同样,也因为他深究儒学,帮也不能为醉汉。他对人生发解得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他是爱自然的诗人,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

    第十二章 抗暴

    即便是在杭州也不是遍地荷花牡丹。苏东坡也不能一直放声大笑纵情高歌,一直演独角,一直泛舟湖上,因为还有一万七千囚犯,因无力还债、因贩卖私盐正待审判。

    苏东坡这个人,快乐时很难说不快乐,不快乐时也难做快乐状。韩琦和欧阳修已死,富弼和范镇退隐林下,司马光潜心治学,张方平纵情饮酒,东坡之北子由则明哲保身。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应当不应当不顾后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这是一个问题。也许苏东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诗,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去毫不在乎。

    在日后引起是非的一首诗里,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作夜鸮。根据记载,后来在审问苏东坡时,岭南的一个太守草拟了一篇呈文,请求简化免役税的征收。

    在神宗熙宁七年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地县份,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壤之别。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他在最难过的日子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太到完全成熟的地步。他对陶渊明的诗越发爱好,他那首《西斋》诗和陶诗相比,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原诗如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说来也颇有趣,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苏东坡由杭州到密州时,心中思念子由,他写了一首词,调寄《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又在密州,想起不能见面的弟弟,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这首词调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吉人天相什么什么生肖

    吉人自有天相是生肖猪或龙,具体解释见图片,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三、这个代表是十二生肖中的什么动物呢

    这只小鹿和羊差不多,代表羊!这是鹿十二生肖里没有这个指马为鹿应为马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香鸟语旧更新
    春光春色源春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hjjp.com/n/132273.html

    (0)
    罗伯特2号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