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觉表现(什么是视觉呈现)

什么是视觉表现,什么是视觉呈现内容导航:什么是视觉表达方法视觉异常的表现有哪些呢造型视觉表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视觉一、什么是视觉表达方法视觉表达方法就是以下这七类视觉传达设计:1、字体设计让人们获取大量信息,主要分为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和商业性。2、包装设计对书籍的封面及排版等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3、标志设计以特定的图形象征或代表某一国家、机构、团体、

什么是视觉表现,什么是视觉呈现

内容导航:

  • 什么是视觉表达方法
  • 视觉异常的表现有哪些呢
  • 造型视觉表现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视觉
  • 一、什么是视觉表达方法

    视觉表达方法就是以下这七类视觉传达设计:1、字体设计让人们获取大量信息,主要分为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和商业性。
    2、包装设计对书籍的封面及排版等进行艺术化的设计,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3、标志设计以特定的图形象征或代表某一国家、机构、团体、企业或产品的符号。
    4、图像设计会运用视觉设计手段,通过标志的造型和特定的色彩等表现手法来创作。
    5、书籍设计对文字的笔画、结构、造型、色彩以及编排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
    6、广告设计利用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相关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
    7、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作为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可以起到美化商品和指导消费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视觉传达第1章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1.1引言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是将图像的视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定量形式的过程,是基于视觉内容的图像分类与检索的关键技术,因此,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一直是图像内容分析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
    图像底层视觉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图像的内容,可以描述图像所表达的意义,因此,研究图像底层视觉特征是实现图像分类与检索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随着具体应用的不同,选用的底层特征也应有所不同,在特定的具体应用中,不同底层视觉特征的选取及不同的描述方式,对图像分类与检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认为,一种良好的图像视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提取简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低。
    (2)区分能力强,对图像视觉内容相似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应相近,反之,对于视觉内容不相似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别。
    (3)与人的视觉感知相近,对人的视觉感觉相近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相近,对人的视觉感知有差别的图像其特征描述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
    (4)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对图像大小,方向不敏感,具有几何平移,旋转不变性。
    本章重点讨论当前比较成熟的特征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用于图像分类与检索系统的特征提取模块。
    接下来,将依次介绍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的提取和表示方法,最后对各种特征的特点加以比较。
    1.2颜色特征的提取和表示颜色是图像视觉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图像分类与检索中最为广泛应用的特征之一。
    一般来说同一类别的图像之间颜色信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类别的图像,其颜色信息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对几何特征而言,颜色特征稳定性好,有对大小、方向不敏感等特点。
    因此,颜色特征的提取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
    本章首先介绍几种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然后介绍各种颜色特征提取和表示方法。
    1.2.1颜色空间模型为了正确地使用颜色这一特征,需要建立颜色空间模型,通常的颜色空间模型可用三个基本量来描述,所以建立颜色空间模型就是建立一个3-d坐标系,其中每个空间点都代表某一种颜色。
    通常来说,对于不同的应用,应该选取不同的颜色空间模型。
    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主要有:rgb、his、hsv、yuv、yiq、munsell、luv和lab等。
    颜色空间模型的选取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下面就这一标准和最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作一些介绍。
    文献[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中介绍了选择颜色空间模型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1)观察角度的鲁棒性(2)对物体几何性质的鲁棒性(3)对光照方向改变的鲁棒性(4)对照强度改变的鲁棒性(5)对照明的光谱能量分布(spd)的鲁棒性(6)高分辨能力(7)对物体遮掩和杂乱的鲁棒性(8)对图像噪声的鲁棒性平面设计中的10种视觉表达方式
    NO.1:干扰视觉 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的同时,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
    我们所说的这种视觉干扰是在分散欣赏者多余视线的同时,更能注意到这一设计的主题上,为这种干扰方式所产生的图形是这个主题的辅助图形。
    就如下面我引用的这个图形,图形中那些不规则的半透明元素、光线、数字、方块、以及那些放大了的机器人构成了一定的纵深感和层次性,这写元素在分散视线的同时又将欣赏者的视线集中到了中心的GUNDAM
    Death Scythe和下方的机器人身上.。
    这种设计方式是现在比较多见的一种设计方式,可能大多数的人都觉得比较COOL吧。
    NO.2:构图的视觉线牵引 利用色彩或者元素来牵引欣赏者的视觉,让欣赏者随着设计师的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
    现在存在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运用点、线、面来引导,以图形和元素出现的引导方式的作品比较少见。
    就像下面的这个图形,视觉的中心是中间的那一条白色的色块,及当中的文字,而在上下的张图片的交接处出现的那条蓝色的线段,就在牵引欣赏者的视觉移动到图形中的文字和其他的小的图形上。
    NO.3:色彩诱导
    图中的主体色块运用了红色和灰色,而图中大背景的白色块和红色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灰色在平衡色彩的强烈对比的同时,也和红色起了一定的对比重用,而主题的文字biohazard
    和 上也用到了黑色和红色的对比。
    NO.4:明暗诱导 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主题。
    NO.5:瞬间捕捉 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
    NO.6:抓突破点 靠突破图形图象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
    运用图片素材的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
    如图 图中的电梯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稍加修饰一张好的平面作品就问世了。
    NO.7:比例大小 依据事物本身的比例关系,在等比的关系上追求视觉上的平衡关系、 突破事物本身的等比关系,进而推出自身的视觉重点以求突破。
    就如一些夸张漫画那样,一个大头小身子的人物形象,一种夸张的歪曲正常比例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往往能收来奇效。
    NO.8:依据欣赏者的接受能力,及平常所说的感情,利用平时生活的一些元素,充分考虑
    欣赏者对图形的认可能力,以自然美及突破普通接受能力的残酷美来打动欣赏者的情感,以获得人们对图形的记忆。
    NO.9:视觉幻象 利用视觉幻象得空间感来突出整体设计的视觉中心。
    NO.10: 抽象的表现方式
    在下面的俩副作品中,作者抽象的运用的色块来代表海水及陆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题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娱乐性,这样的作品容易让人有好感,而且比较不容易忘记。
    年02月14日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一、室内设计的方法室内设计的方法,这里着重从设计者的思考方法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大处着眼,即是如第一章中所叙述的,室内设计应考虑的几个基本观点。
    这样,在设计时思考问题和着手设计的起点就高,有一个设计的全局观念。
    细处着手是指具体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深入调查、收集信息,掌握必要的资料和数据,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人流动线、活动范围和特点、家具与设备等的尺寸和使用它们必须的空间等着手。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建筑师A·依可尼可夫曾说:“任何建筑创作,应是内部构成因素和外部联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里到外’、‘从外到里’。
    ”室内环境的“里”,以及和这一室内环境连接的其他室内环境,以至建筑室外环境的“外”,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设计时需要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多次反复协调,务使更趋完善合理。
    室内环境需要与建筑整体的性质、标准、风格,与室外环境相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意在笔先原指创作绘画时必须先有立意,即深思熟虑,有了“想法”后再动笔,也就是说设计的构思、立意至关重要。
    可以说,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具体设计时意在笔先固然好,但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构思,往往需要足够的信息量,有商讨和思考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即所谓笔意同步,在设计前期和出方案过程中使立意、构思逐步明确,但关键仍然是要有一个好的构思。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正确、完整,又有表现力地表达出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思和意图,使建设者和评审人员能够通过图纸、模型、说明等,全面地了解设计意图,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投标竞争中,图纸质量的完整、精确、优美是第一关,因为在设计中,形象毕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图纸表达则是设计者的语言,一个优秀室内设计的内涵和表达也应该是统一的。
    二、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室内设计根据设计的进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设计实施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根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设计费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
    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1、平面图,常用比例1:50,1:100;2、室内立面展开图,常用比例1:20,1:50;3、平顶图或仰视图,常用比例1:50,1:100;4、室内透视图;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版面;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初步设计方案需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施工所必要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平顶等图纸,还需包括构造节点详细、细部大样图以及设备管线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设计实施阶段也即是工程的施工阶段。
    室内工程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意图说明及图纸的技术交底;工程施工期间需按图纸要求核对施工实况,有时还需根据现场实况提出对图纸的局部修改或补充;施工结束时,会同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为了使设计取得预期效果,室内设计人员必须抓好设计各阶段的环节,充分重视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个方面,并熟悉、重视与原建筑物的建筑设计、设施设计的衔接,同时还须协调好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意图和构思方面取得沟通与共识,以期取得理想的设计工程成果。
    在百度搜”童宝宝购物导航网”有您要的产品

    二、视觉异常的表现有哪些呢

    答:视觉异常的表现包括眼前亮点和闪光、视物模糊、复视、彩球,脑电图可有异常,但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癫痫样放电

    三、造型视觉表现是什么意思

    造型艺术(plasticarts):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
    一般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
    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
    造型视觉表现:造型艺术中创造可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
    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沈阳视觉摄影化妆造型学校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242号,占地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
    作为传播美学的艺术基地,学校以人像摄影,人物彩妆为主导,引领时尚。
    在推动摄影化妆艺术,专业化,技能化和行业文明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校15年来,学校以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及服务管理,国内一流水平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规范舒适的教学及实习场地,同时学校还聘请外教定期讲学,让每一位学员能够得到世界最新资讯。
    视觉摄影、化妆、造型学校以传授技术为已任,适期邀请知名台湾摄影大师来校示范教学指导,向学员传播精湛技术,提高学员专业技术的档次,注重技艺与潮流接轨。

    1996年学校城建于历史悠久繁华文明的大都市—沈阳。
    学校秉承“教书育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
    以”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的办学理念. 踏着稳健,执着的步伐从零开始出发。
    勤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办学风气得到传承,直至今日在悠悠的岁月中,学校一路改革,一路辉煌。
    “诚信办学单位”,“百家影楼指定培训学校”,“中国摄影化妆名校”等荣誉,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同行业的认同和赞可。

    2010年,抛开昨日所有的荣誉。
    伴随着学校占地4000平米的新校区的成立。
    学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又一次向着职业技能教育更高标准化出发。
    严谨务实的管理团队,积极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和设施,优化更新教学安排。
    继续开拓着视觉学校辉煌的前程。

    2011年,
    学校投巨资打造6大直属影楼、形象设计公司,以方便学生实习、就业,均为数百至上千平米,具有一定的规模的实习教学区,堪称国内首家最大的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教育机构。
    视觉学校并不满足于现状,秉乘“忠诚、努力、坚持、竞争、胜利”的企业理念,不断创新,挑战自我,使来到视觉的人享受与世界时尚同步的最新流行资讯和零时差的距离,享受真正的个性超越,充分体会摄影带给您的快乐。

    如果您想成为最有发展的先行者,那视觉是您迷途中的航标灯。

    走进视觉—-了解视觉—-加入视觉,视觉将是您正确无悔的选择。

    看得感觉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四、什么是视觉

    视觉是以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人门的还是给人一种讨厌的一面 先面有个视频有意思的去看下
    /n_v155_/c40_/14_/8_/wangxi391___/0_.swf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
    胡适《答蓝志先书》:“其实‘拼音文字’是双方的,拼的音是‘听觉的’,拼成的文字是‘视觉的’。
    ”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这个阴影呵!他总在我眼前晃着--似乎要引起我的视觉。
    ”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人的眼可分为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网膜和折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系统两部分。
    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部分,约150种颜色。
    该部分的光通过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所看到的物体的色泽和分辨其亮度。
    因而可以看清视觉范围内的发光或反光物体的轮廓,形状,大小,颜色,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视觉欺骗试验提示,人所看到的内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内容有关。
    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光感受器的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光感受器的形成,对于动物精确定向具有重要意义。
    最简单的感光器官是单细胞原生动物眼虫的眼点,使眼虫可以定向地作趋光运动。
    涡鞭毛虫眼点的结构更为完善,借助这种眼点对光的感受可以捕食。
    多细胞动物的感光器官逐渐复杂多样。
    如水母的视网膜只是一种由色素构成的板状结构,这种结构可给动物提供光线强弱和方向的信息。
    随着动物的进化,出现了杯状或是囊状光感受器并具有晶状体,可使光线聚焦。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以及节肢动物常有纽扣状的眼或是凸出的视网膜。
    这类光感受器由许多叫做个眼的结构排列在体表隆起之上构成,仍位于小囊之内。
    小眼中的光感受细胞为色素所包围,光线只能由一个方向进入小眼,故而能感受光的方向。
    这种视觉器宫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种类的动物表现为特定的型式,如昆虫的复眼。
    脊椎动物的视觉系统通常包括视网膜,相关的神经通路和神经中枢,以及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的各种附属系统。
    这些附属系统主要包括:眼外肌,可使眼球在各方向上运动;眼的屈光系统(角膜、晶体等),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眼和视网膜 眼呈球形,由巩膜所包围。
    巩膜在前方与透明的角膜相接续。
    角膜之后为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眼睛的主要屈光系统。
    在晶体和角膜间的前房和后房包含房水,在晶体后的整个眼球充满胶状的玻璃体,可向眼的各种组织提供营养,也有助于保持眼球的形状。
    在眼球的内面紧贴着一层厚度仅0.3毫米的视网膜,这是视觉神经系统的周边部分。
    在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是布满血管的脉络膜,对视网膜起营养作用。
    角膜和晶体组成眼的屈光系统,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像。
    角膜的曲率是固定的,但晶体的曲率可经悬韧带由睫状肌加以调节。
    当观察距离变化时,通过晶体曲率的变化,使整个屈光系统的焦距改变,从而保证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清晰。
    这种功能叫做视觉调节。
    视觉调节失常时物体即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象,可以发生近视或远视,此时需用合适透镜来矫正。
    在角膜与晶体之间,有虹膜形成的瞳孔起着光阑的作用。
    瞳孔在光照时缩小,在暗处扩大来调节着进入眼的光量,也有助于提高屈光系统的成象质量,瞳孔及视觉调节均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眼球的运动由六块眼外肌来实现,这些肌肉的协调动作,保证了眼球在各个方向上随意运动,使视线按需要改变。
    两眼的眼外肌的活动必须协调,否则会造成视网膜双像(复视)或斜视。
    视网膜是一层包含上亿个神经细胞的神经组织,按这些细胞的形态、位置的特征可分成六类,即光感受器、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近年新发现的网间细胞。
    其中只有光感受器才是对光敏感的,光所触发的初始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即发生在光感受器中。
    脊椎动物视网膜由于胚胎发育上的原因是倒转的,即光进入眼球后,先通过神经细胞的网络,最后再到达光感受器。
    但因神经细胞透明度很高,并不影响成象的质量。
    光感受器及其兴奋 光感受器按其形状可分为两大类,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夜间活动的动物(如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以视杆细胞为主,而昼间活动的动物(如鸡、松鼠等)则以视锥细胞为主。
    但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则两者兼而有之。
    视杆细胞在光线较暗时活动,有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细的空间分辨,且不参与色觉。
    在较明亮的环境中以视锥细胞为主,它能提供色觉以及精细视觉。
    这是视觉二元理论的核心。
    在人的视网膜中,视锥细胞约有600~800万个,视杆细胞总数达1亿以上。
    它们似以镶嵌的形式分布在视网膜中;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视网膜黄斑部位的中央凹区,几乎只有视锥细胞。
    这一区域有很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视锐度,也叫视力)。
    它还有良好的色觉,对于视觉最为重要。
    中央凹以外区域,两种细胞兼有,离中央凹越远视杆细胞越多,视锥细胞则越少。
    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乳头),由于没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点。
    光感受器的基本结构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均分化为内段和外段,两者间由纤细的纤毛相连。
    内段,包含细胞核众多的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与光感受器的终末相连续;外段,则与视网膜的第2级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外段包含一群堆积着的小盘,这些小盘由细胞膜内褶而成。
    视杆细胞多数小盘已与细胞膜相分离,而视锥细胞小盘仍与细胞膜相连。
    在正常情况下,外段顶端的小盘不断脱落,而与内段相近的基部的小盘则不断向顶部迁移。
    但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理情况下,这种小盘的更新会发生障碍。
    在外段小盘上排列着对光敏感的色素分子,这种色素通称视色素,它在光照射下发生的一系列光化学变化是整个视觉过程的起始点。
    视杆细胞的视色素叫做视紫红质,它具有一定的光谱吸收特性,在暗中呈粉红色,每个视杆细胞外段包含109个视紫红质分子,视紫红质是一种色蛋白,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视蛋白,有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8 000;另一部分为生色基团——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醛类,因为存在若干碳的双键,它具有几种不同的空间构型。
    在暗处呈扭曲形的11-型异构体,但受光照后即转变为直线形的全-反型异构体。
    后者不再能和视蛋白相结合,经过一系列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后,视黄醛与视蛋白相分离。
    在这一过程中,视色素分子失去其颜色(漂白)。
    暗处它在酶的作用下,视黄醛又变为11-顺型,并重新与视蛋白相结合(复生),完成视觉循环。
    在强光照射后,视紫红质大部分被漂白,其重新合成需要约1小时。
    随着视紫红质的复生,视网膜的对光敏感度逐渐恢复,这是暗适应的光化学基础。
    当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视觉循环受阻,会导致夜盲。
    视锥细胞的视色素的结构与视紫红质相似,所不同者为视蛋白的类型;其分解和复生过程也相似。
    在具有色觉的动物,有3种视锥细胞,分别包含光谱吸收峰在光谱红、绿、蓝区的视色素,这种不同的光谱敏感性由其视蛋白的特异性所决定。
    光感受器的兴奋 由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的变化所产生。
    光感受器在不受光刺激时处于活动状态,即在暗中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是开放的,钠离子流持续地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细胞膜去极化。
    光照则引起离子通道关闭,使膜电导降低,整个感受器超极化,细胞兴奋。
    由于视色素位于外段的小盘上,由视色素空间构型的变化所导致外段质膜的通透性变化,必须通过第二信使来实现。
    1985年,科学家们应用膜片钳技术证明,这种第二信使即环鸟苷酸(cGMP)。
    光感受机制的基本过程是:视色素分子被光漂白,激活三磷酸腺苷结合蛋白,进而又激活磷酸二酯酶,后者把cGMP水解为鸟苷酸,降低了cGMP的浓度。
    在暗处,正是cGMP使细胞膜离子通道保持开放,它的浓度降低会使这些通道的开启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光感受器的兴奋。
    超微电极技术(尖端小于1微米)的发展可使电极刺入脊椎动物光感受器细胞(直径几微米至十几微米),记录和分析单个光感受器的生物电活动。
    在暗处,由于钠离子流持续从胞外流入胞内,光感受器细胞膜的静息电位较低,胞内记录约为-30毫伏,光照时,钠通道关闭,钠电导下降,使膜电位接近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光感受器的胞内电位变得更负,形成超极化。
    这是光感受器电反应的重要特点。
    此外,它是一种随光强增加而逐渐增大幅度的分级电位,并不产生神经细胞最常见的生物电形式——动作电位。
    光感受器对物理强度相同,但波长不同的光,其电反应的幅度也各不相同,这种特点通常用光谱敏感性来描述。
    在具有色觉的动物(包括人),数百万的视锥细胞按其光谱敏感性可分为3类,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有最佳反应,与视锥细胞三种视色素的吸收光谱十分接近,色觉具有三变量性,任一颜色在原理上都可由3种经选择的原色(红、绿、蓝)相混合而得以匹配。
    在视网膜中可能存在着3种分别对红、绿、蓝光敏感的光感受器,它们的兴奋信号独立传递至大脑,然后综合产生各种色觉。
    色盲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视网膜中缺少一种或两种视锥细胞色素。
    由于光感受器在暗中保持去极化状态,其末端在暗中持续向第二级神经细胞释放递质,光照使细胞膜超极化,递质释放减少。
    光感受器的递质可能是谷氨酸或天冬氨酸。
    无脊椎动物的光感受器的对光反应为去极化,并产生神经脉冲,与其他感受器(如牵张感受器)的电活动并无差异。
    视网膜的神经网络及其信息处理 视网膜上亿的神经细胞排列成三层,通过突触组成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网络。
    第一层是光感受器,第二层是中间神经细胞,包括双极细胞、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等,第三层是神经节细胞。
    它们间的突触形成两个突触层,即光感受器与双极细胞、水平细胞间突触组成的外网状层,以及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间突触组成的内网状层。
    光感受器兴奋后,其信号主要经过双极细胞传至神经节细胞,然后,经后者的轴突(视神经纤维)传至神经中枢。
    但在外网状层和内网状层信号又由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进行调制。
    这种信号的传递主要是经由化学性突触实现的,但在光感受器之间和水平细胞之间还存在电突触(缝隙连接),联系彼此间的相互作用。
    视杆细胞的信号和视锥细胞的信号,在视网膜中的传递通路是相对独立的,直到神经节细胞才汇合起来。
    接收视杆细胞信号的双极细胞只有一类(杆双极细胞),但接收视锥细胞信号的双极细胞,按其突触的特征可分为陷入型和扁平型两种,这两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在外网状层,水平细胞在广阔的范围内从光感受器接收信号,并在突触处与双极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此外,水平细胞还以向光感受器反馈的形式调制信号。
    在内网状层双极细胞的信号传向神经节细胞,而无长突细胞则把邻近的双极细胞联系起来。
    视杆和视锥细胞信号的汇合也可能发生在无长突细胞。
    光感受器的信号主要通过改变化学性突触释放的递质的量,向中间神经细胞传递。
    双极细胞和水平细胞的活动仍表现为分级电位的形式,并无神经脉冲。
    但它们不再象光感受器那样,只是在光照射视网膜某一点时才有反应,而是泛及一个区域,它们感受的视网膜的范围明显增大。
    有的水平细胞甚至对光照视网膜的任何部位都有反应,这表明不同空间部位光感受器信号的汇聚。
    特别重要的是,双极细胞的感受野呈现一定的空间构型。
    有些细胞在光照感受野中心时发生去极化,而在光照外周区时反应的极性发生了颠倒——超极化;另一些细胞的反应型式正好相反;水平细胞在这种中心-
    外周颉颃型的感受野的形式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种细胞在形态上分别与陷入型和扁平型双极细胞相当。
    在无长突细胞,开始有些脉冲型反应,但仍以分级电位为主。
    到神经节细胞对光反应则完全是脉冲形式,其中心-外周颉颃型的感受野发展得更完全。
    高等动物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通常呈同心圆形,由中心和周围区两部分组成。
    有些细胞,在光照其感受野中心区时,会出现一连串脉冲,光越强脉冲频率越高;而当光照时其外周区时,细胞的自发脉冲会受到抑制,这种细胞常叫给光-中心细胞。
    另一些所谓撤光-中心细胞,在光照其感受野中心区时,不仅不出现脉冲,反而使自发脉冲受到抑制,但在光照停止后却突然出现一连串脉冲。
    如把光照移至外周区时,反应型式正相反。
    如光照射全部感受野,神经节细胞常无反应或只有微弱的反应;而在暗背景上的一个充满感受野中心区的光点(对给光-
    中心细胞)或亮背景光上充满感受野中心区的暗点(对撤光-中心细胞)则引起细胞最强烈的反应。
    中心-外周颉颃型感受野的出现标志着视觉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阶段。
    视觉最重要的功能是辨别图像,而任何图象归根结底是不同亮暗部分的组合。
    当光感受器检测到光的存在后,需要神经机制把明暗对比的信息加以特异处理,中心-外周颉颃型感受野,正是这种神经机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色觉是视觉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颜色信息在光感受器这一水平上是以红、绿、蓝3种不同的信号编码的,但这三种信号却并非像三色理论所假设的,各自由专线向大脑传递。
    在水平细胞,不同颜色的信号以一种特异的方式汇合起来。
    例如,有的细胞在用红光照射时呈去极化,而用绿光照射时反应极性改变为超极化。
    另一些细胞的反应型式正相反。
    同样,也有对绿-蓝颜色呈颉颃反应的细胞。
    视网膜的其他神经细胞虽反应类型不同(或是分级型电位,或是神经脉冲),但对颜色信号都是以颉颃方式作出反应。
    在神经节细胞,这种颉颃式反应的形式更加完整,其中许多细胞在空间反应上也是颉颃的。
    例如,有一种所谓双颉颃型细胞,当红光照射其感受野中心区时呈给光反应,照射其感受野周围区时呈撤光反应;而对绿光的反应型式正相反。
    这种颉颃型的编码形式,保证了不同光感受器信号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混淆起来。
    这种方式正是色觉的另一种理论——颉颃色理论所假设的。
    因此三色理论和颉颃色理论随着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已经在新的水平上辩证地统一起来了。
    网间细胞的细胞体与无长突细胞排列在同一水平,其突起在两个突触层广泛伸展。
    它们从无长突细胞接收信号,又反馈到水平细胞,这种离心的反馈通路,与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信息向心传递的主要通路相组合,使视网膜成为一个完整的神经网络。
    视觉中枢的信息处理 经过视网膜神经网络处理的信息,由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视神经纤维向中枢传递。
    在视交叉的部位,100万条视神经纤维约有一半投射至同侧的丘脑外侧膝状体,另一半交叉到对侧,大部分投射至外侧膝状体,一小部分投射至上丘。
    在上丘,视觉信息与躯体感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综合,使感觉反应与耳、眼、头的相关运动协调起来。
    外侧膝状体的神经细胞的突起组成视辐射线投射到初级视皮层(布罗德曼氏17区,或皮层纹区),进而再向更高级的视中枢(纹状旁区,或布罗德曼氏
    18、19区等)投射。
    从初级视皮层又有纤维返回上丘和外侧膝状体,这种反馈通路的功能意义还不清楚。
    由于视神经的交叉,左侧的外侧膝状体和皮层与两个左半侧的视网膜相连,因此与视野的右半有关;右侧的外侧膝状体和右侧皮层的情况恰相反。
    一侧的外侧膝状体和皮层都接受来自双眼的信息输入,每侧均与视觉世界的对侧一半有关。
    在视通路不同部位发生损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这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信息在视觉中枢通路的各水平上经受进一步的处理。
    外侧膝状体只是视觉信息传递的中继站,其细胞感受野保持着同心圆式的对称中心-周边颉颃构型。
    但到初级视皮层,除很少部分细胞仍然保持圆形感受野外,大部细胞表现出特殊的反应形式,它们不再对光点的照射呈良好反应,而是需要某种特殊的有效刺激。
    初级视皮层中按其对刺激特异性的要求,可分为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
    简单细胞对在视野中一定部位的线段,光带或某种线形的边缘有反应。
    特别是它们要求线段等都有特定的朝向,具有这一朝向(该细胞的最佳朝向)的刺激使细胞呈现最佳反应(脉冲频率最高)。
    最佳朝向随细胞而异,通常限定得相当严格,以致顺时针或逆时针地改变刺激朝向10°或20°可使细胞反应显著减少乃至消失。
    因此,简单细胞所反映的已不再是单个孤立的.光点,而是某种特殊排列的点群,这显然是一种重要的特征信息抽提。
    复杂细胞具有简单细胞所具有的基本反应特性,但其主要特征是它们对线段在视野中的确切位置的要求并不很严,只要线段落在这些细胞的感受野中,又具有特定的朝向,位置即使稍许位移,反应的改变并不明显。
    复杂细胞的另一个特征是,来自双眼的信息开始汇聚起来。
    不象外侧膝状体的细胞和简单细胞那样,只对一侧眼的刺激有反应,而是对两眼的刺激都有反应,但反应量通常是不等的,总是一只眼占优势,即对该眼的刺激可引起细胞发放更高频率的脉冲。
    这表明复杂细胞已开始对双眼的信息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的处理。
    具有相同最佳朝向或相似眼优势的细胞,在初级视皮层是聚集成群的,它们组成一个个自皮层表面延伸至深部的小柱形结构。
    在相邻的小柱之间,细胞的最佳朝向发生有规则的移动,眼优势也发生变化,常从左眼优势变为右眼优势,或相反。
    这种1毫米见方,2毫米深的小块是初级视皮层的基本组成部件,整个17区主要由这一类基本单位所构成。
    因此对17区功能的了解,在相当程度上归结为对每一小柱内部的功能构成的研究。
    这种精细的周期性分区的特征,在大脑皮层中有一定的普遍性,躯体感觉中枢和听觉中枢均有类似的情况。
    初级视皮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视觉通路的终点,就其对所处理的信息的抽象化程度来判断,它可能只是一个早期阶段,其他更高级的视皮层对视觉信息进行着进一步的精细加工。
    例如在18区,存在着超复杂细胞,对刺激有更特异的要求,只有具有端点的线段或拐角才能引起细胞的最佳反应。
    超复杂细胞进而又可分成若干亚类。
    依据这些结果,有人提出了视觉信息处理的等级假说。
    他们认为,从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同心圆式的感受野到简单、复杂、超复杂细胞对刺激的特殊要求反映了视信息处理的不同水平,在每一水平,细胞所“看”到的要比更低的水平更多一些,越是高级的细胞具有越高的信息抽提能力。
    这种等级假说得到不少实验的支持。
    一般认为,除了这种等级性信息处理外,还存在着平行的信息处理过程,即从视网膜向中枢有若干并列的信息传递通路,这些通路有不同的目的地。
    担负着不同的信息处理功能。
    因此单一细胞本身并不代表完整的感觉,视觉中枢不同区域细胞活动的综合,才反映对一种复杂图像的辨认,而每个区域细胞只是抽提某种特殊的信息:形状、颜色、运动等。
    其他视觉信息(如颜色、深度等)在视觉中枢的处理过程,至今仍然所知甚少。
    在视皮层中已发现了对某种颜色或某一个深度有特异反应的细胞。
    但资料仍然是零碎的,为了透彻地认识视觉的机制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人眼能看清物体是由于物体所发出的光线经过眼内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发生折射,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能将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转变成神经信息,经视神经传入至大脑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
    因此视觉生理可分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过程,及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将物像转变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一)物像的形成及其调节 光线通过眼内折光系统的成象原理基本上与照相机及凸透镜成像原理相似。
    按光学原理,眼前六米至无限远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或反射的光线是接近于平行光线,经过正常眼的折光系统都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当然人眼并不能看清任何远处的物体,这是由于过远的物体光线过弱,或在视网膜上成像太小,因而不能被感觉。
    离眼较近的物体发出的光线将不是平行光线而是程度不同的辐散光线,它们通过折光系统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因此,只能引起一个模糊的物像。
    而正常眼,无论远、近物体,通过折光系统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是由于正常人眼具有调节作用。
    眼的调节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调节,这是通过神经反射而实现的。
    当模糊的视觉形像经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视觉区,可引起下行冲动传至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经睫状神经传至睫状肌,使其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晶状体的睫状小带松弛。
    由于晶状体本身具有弹性,故而向前方及后方凸出,折光力增大,使辐射的光线能聚焦前移,成像于视网膜上(图12-5)。
    物体距眼球愈近,则达到眼球的光线的辐射程度愈大,则晶状体变凸的程度愈大。
    反之,视远物时,则晶状体凸度减小。
    人眼晶状体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其主要原因是晶状体弹性逐渐丧失。
    因此,老年人的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物体,必须配戴适当焦度的凸透镜,才能使进入眼内的辐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上,称老花眼。
    此外,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
    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视网膜上则称为异常眼,如近视和远视等。
    近视多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以致视力模糊。
    纠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一定焦度的凹透镜,使入眼的平行光线适当辐射而在视网膜上聚焦。
    远视则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引起视觉模糊,这时眼进行自身调节,晶状体凸出,使平行光线形成的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可见,远视眼在看远物时即需用眼的调节能力。
    因此,看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将很快达到最大限度,不能使近物成像于视网膜上。
    纠正的方法是配戴一定焦度的凸透镜,使远方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辐射后进入眼内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在眼的调节过程中,除晶状体发生变化外,还可出现瞳孔的变化反应。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这种反应可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使成像清晰。
    这种变化也是上述调节晶状体反射活动所引起的。
    冲动经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传至睫状肌外尚可沿另外一些副交感神纤维传至缩瞳肌,引起兴奋而使瞳孔缩小。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
    在光亮处瞳孔缩小,光暗处散大,这种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照度而变化称之为瞳孔对光反射。
    其反射过程:强光作用于视网膜,引起的神经冲动沿部分视神经纤维传至中脑的顶盖前区经换神经元,然后达到同侧和对侧动眼神经核,再经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传至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括约肌收缩,而使瞳孔缩小。
    对光反射的消失,常常是中脑或其它中枢部位有病变的征象。
    对光反射还可用于推测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深度。
    如对光反射消失,则说明中脑已麻痹,则应停止给药以免引起延髓麻痹而死亡。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作用 已如前述视网膜内有感光细胞层,人类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感光细胞可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和神经节细胞联系,由节细胞发生的突起在视网膜表面聚合成束,然后穿过脉络膜和巩膜后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出眼球后穿视神经管入颅腔,经视交叉连于间脑。
    目前认为,物像落在视网膜上首先引起光化学反应,已从视网膜上提取出感光物质。
    这些物质在暗处呈紫红色,受到光照时则迅速退色而转变为白色。
    如将蛙或兔放在暗室中,使动物跟朝向明亮的窗子一定时间,然后遮光立即摘出眼球,剔出视网膜,用适当化学物质如明矾处理视网膜,则可发现动物视网膜留有窗子的图像,窗子的透光部分呈白色,窗框部分呈暗红色。
    这些都说明视网膜上感光物质在光线作用下所出现的光化学反应。
    在感光细胞的大量研究中,对视杆细胞研究得比较清楚。
    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它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
    视黄醛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
    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与此同时,可看到视杆细胞出现感受器电位,再引起其他视网膜细胞的活动。
    视紫红质在亮处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
    人在暗处视物时,实际上既有视紫红质的分解,又有它的合成。
    光线愈暗,合成过程愈超过分解过程,这是人在暗处能不断看到物质的基础。
    相反在强光作用下,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少,视网膜中视紫红质大为减少,因而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
    故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与黄昏暗视觉有关。
    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再合成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将被消耗,主要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补充。
    如维生素A缺乏,则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
    视锥细胞也含有特殊的感光色素。
    称为视紫蓝质。
    根据多种动物视锥细胞感光色素的研究,认为它们也是视黄醛和视蛋白的结合物。
    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和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感光色素。
    由于红、绿、蓝三种色光作适当混合可以引起光谱上任何颜色的感觉。
    因此认为视锥细胞与色觉有关。
    色盲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细胞所致。
    三种视锥细胞感光的不同与其感光物质不同有关。
    而三种感光色素都由视黄醛与视蛋白组成。
    其中视黄醛基本相同,而三者的视蛋白则存在着微小差异。
    这一差异可能是它们感光特性不同的原因。
    (三)视觉的传导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位变化经双极细胞传至神经节细胞,再经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视神经)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
    其传导途径是:视神经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而颞侧的纤维不交叉仍在同侧前进),每侧眼球的交叉与不交叉的纤维组成一侧视束,视束到达丘脑后部的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其纤维上行经内囊后到达大脑的枕叶视觉中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hjjp.com/n/115654.html

    (0)
    robot
    上一篇 2022-04-28
    下一篇 2022-04-28

    相关推荐

    • c++数组初始化的方式有哪些

      在C++中,数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初始化:使用列表初始化语法(C++11引入):int arr[] = {1, 2, 3, 4, 5};使用默认初始化语法:int arr[5] = {};// 所有元素初始化为0使用指定值初始化语法:int arr[5] = {1, 2}; //前两个元素分别初始化为1和2,剩下的元素初始化为0使用循环初始化数组的元素:int arr[5];for (in

      2024-04-20
      0
    • Alma Linux中的任务调度工具是什么

      在AlmaLinux中,常见的任务调度工具是cron和systemd。1、croncron是一个基于时间的作业调度器,在Unix-like操作系统中广泛使用。它允许用户安排定期执行的作业。这些作业或命令被称为”cron jobs”。用户可以通过编辑cron表(crontab)来安排任务。每个用户都可以有自己的crontab文件,此外还有一个用于系统作业的全局crontab。用户可以使用cro

      2024-04-25
      0
    • R语言怎么检查数组是否为空

      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length()函数来检查数组是否为空。如果数组为空,length()函数将返回0,否则返回数组的长度。例如:my_array <- c()if (length(my_array) == 0) {print("Array is empty")} else {print("Array is not empty")}在上面的示例中,如果my_array数组为空,则输出"Ar

      2024-03-06
      0
    • 「为什么utf8会乱码asp」utf8还是乱码

      为什么utf-8会乱码asp,utf8还是乱码 内容导航: asp读取utf8文件为什么会乱码 乱码的产生原因 UTF8编码的ASP文件,本机IIS测试会乱码 在ASP中使用utf…

      2022-08-29
      0
    • 「用什么开发网页软件有哪些内容」一般开发网站用什么软件

      用什么开发网页软件有哪些内容,一般开发网站用什么软件内容导航: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有哪些学网页游戏开发都要学什么软件啊语言学哪种好啊html网页开发常用软件有哪些醴陵市棋牌软件开发公司的开发内容有哪些一、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有哪些Dreamweaver一个“可视化网站开发工具,主要用于动态网页的开发;Fireworks主要是用

      2022-05-08
      0
    • 鼓励读书的唯美句子(读书的诗句名言有哪些)

      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先秦《礼记·王制》先秦教育子弟读书,是分季节的,春秋两季学礼和乐(既要读礼乐的书,也要进行有关礼乐的练习),冬夏两季读《诗》和《书》。“书”指儒家经典之一:《尚书》。太祖(曹操)不能违道取容

      2021-11-26
      0